党建
产业
国际
责任
信息
商务
纪检
专题
文化
news.png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中国环境报:“断奶”后的光伏产业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日期:18.10.18

  ◆本报记者 郭薇 见习记者 周亚楠 程维嘉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要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2018年度光伏标杆上网电价(FIT)将调价,其中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均下调0.05元/kWh,仅村级/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仍维持0.42元/kWh的FIT补贴。

  经过多年发展,到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了57.1%,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来自光伏行业的总发电量也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7%。与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同步的,是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目前,全国存量电站并网规模约150GW,按全年满发1100小时算,年实际发电量约1650亿千瓦时。补贴比例按电价6成计算,补贴金额达1000亿元。巨额补贴也让政府财政倍感压力。

  分析认为,《通知》出台的初衷,在于促进光伏产业由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鼓励光伏企业积极寻求突破路径,通过创新增效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更好地顺应政策和市场要求,实现优胜劣汰。

  这一光伏发电“新政”将对光伏发电企业产生哪些影响?记者日前走访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区的光伏发电企业。

  科技创新促升级,减少对政府补贴依赖程度

  在浙江省,光伏产业是其加速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的重要领域。目前,浙江省大力发展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已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支持企业以屋顶租赁、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家庭屋顶光伏。

  国家电投浙江公司瞄准“短平快”的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积极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BIPV),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盈利。浙江省湖州市安吉长虹制链有限公司在7栋厂房屋顶上进行了共计7MW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

  “项目自去年4月投产以来年均发电量662.21万千瓦时,其中自发自用比例达到76%。”国家电投集团杭州桑尼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安全总监王文清告诉记者,浙江经济基础好、工业厂房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超过50%采用了BIPV技术,眼下正在着手推进光伏板智能清洁系统的开发工作。

  在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荡中村的芦苇荡滩上,放眼望去,鱼塘水质清澈,一片美丽景象。这是全国第一座“渔光互补”项目——江苏省建湖光伏电站所在地。国家电投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毛希玮告诉记者,正是当地土地稀缺、湖网密布的地理特点,倒逼出“鱼塘+光伏”的发展思路。在大片的鱼塘水面上方安装太阳能板,形成了“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企业不同,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了水光互补协调运行控制系统,将不稳定的光伏发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较好实现了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快速补偿的功能。

  通过水光互补,青海省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数可由原来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大幅提高了水电站的经济效益。850兆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一年可发电14.94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年节约标准煤18.356万吨。

  这些提早掌握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的光伏企业,走在了产业发展前列,实现了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很低。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前沿企业有一定的应对措施,“新政”对其影响较小。

  光伏扶贫缺少补贴扶持,企业步履维艰

  对于西部地区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来说,“新政”的影响更大,甚至给其未来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四川省甘孜藏区乡城县正斗乡正斗坝子上,建有国家电投投资运营的“新那伽光伏扶贫电站”——这是国家电投四川公司新龙、色达、石渠异地光伏扶贫的项目。国家电投四川公司甘孜分公司总经理王付文说,这里是国家电投迄今为止海拔最高的山地光伏电站,也是目前四川藏区规模最大、帮扶贫困人口最多的光伏扶贫电站。

  《通知》出台后,四川省暂停了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的审批及建设业务,这给四川藏区的光伏扶贫事业带来较大影响。

  王付文表示,甘孜地区不适合发展分布式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分散及规模小等特点使得电站日常运维成本较高。相比之下,集中式光伏开发建设能够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益,当地老百姓能够定期拿到红利及劳务所得。

  据当地居民介绍,建设光伏扶贫项目之前,藏区收入主要靠养牛羊、种土豆等,人均年收入1000~2000元,最多也仅有3000元左右,生活条件艰苦。项目建成后,当地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村民被统一安排到光伏电站打工。光伏电站建设需要占用土地,除了劳务收入,当地村民还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得一部分土地补助。

  据王付文介绍,“新那伽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每年能够提取扶贫资金921.2万元,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持续20年内共计提供扶贫资金18424万元,将解决新龙、色达、石渠三个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539户、9213人的精准扶贫问题,使藏区群众共同分享光伏发电的红利。

  在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中明确,“光伏扶贫电站”原则上应按照村级电站方式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由各地政府筹措资金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

  尽管上述管理办法也鼓励光伏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光伏+农业”、“光伏+牧业”等复合方式,以市场化收益支持扶贫,但在当前补贴降低的背景下,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

  目前,国家电投四川公司计划在当地建设多能互补项目,进一步利用好藏区资源。

  光伏助力生态治理,企业生存面临挑战

  光伏除了发电之外,还能在生态治理中发挥作用,可被应用在沙漠地区、青藏高原、采煤沉陷区等地。

  由国家电投集团北京公司建设的内蒙古磴口5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国内首个光伏治沙项目。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侧,乌兰布和沙漠在磴口境内面积达41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5%。

  光伏治沙首先在于光伏板的建设,光伏组件本身具有挡风防沙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止沙丘移动。此外,光伏板之间空档处的土地经过整理,种植苜蓿、沙蒿等固沙植物,面积达800多亩。厂区外围种植100米宽的防护林,梭梭、花棒、柠条等植被已经将沙丘固定,减少沙丘流动对环境、交通的破坏。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以及苁蓉等药用植物,有效形成了“光牧结合”和“药光结合”的发展形式。

  几年前的磴口,植被覆盖率不到5%,现在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而磴口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煤耗130万吨,二氧化硫减排1260吨。

  磴口光伏治沙项目不仅给沙漠带来绿意,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光伏园的土地按照以租代征的形式,以每亩50元的价格租给企业50年,当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租金补偿。园区内除草、浇灌、修剪植物、清洗光伏板等工作,目前都由当地农民与企业签订合同完成,解决就业700余人。

  在“煤都”大同,大片采煤沉陷区不宜用于居住,却给光伏电站提供了可成片使用的土地。中电大同辰光项目是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示范基地7个“领跑者”计划项目的其中1个,占地面积3922亩。在光伏板之间种植了沙地柏、金叶榆等林木,保持了采煤沉陷区的水土,光伏板也为植被生长提供了遮阳蓄水作用。

  但是,对光伏企业来说,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在沙漠、采煤沉陷区等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建设光伏电站,企业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会增加。比如,沙子会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不仅影响了发电效率而且还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如果离开了政府补贴,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顺利生存还是疑问。但此次“新政”并没有对这类企业的补贴作出特别说明,也意味着他们也要投身市场,不得不面临生存危机。

您是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