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产业
国际
责任
信息
商务
纪检
专题
文化
news.png

新闻中心

基层特稿

精准扶贫|山东核电:86万多分钟,他们叫旧村换新颜
来源:山东核电作者:单祉宁日期:18.10.29

  从2017年2月23日入村到2018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把这一年多的时间换算成了600多天,一万四千多个小时,86万多分钟。在精准扶贫这条道路上,他们精耕细作、争分夺秒。

  他们,就是2017年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安排》,经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推荐,派驻到菏泽市成武县九女集镇贫困村-杨庙村、高堂村担任第一书记的贾瑞鹏、张哲。

  从海阳核电出发,沿着高速路、省道再到乡间小路驱车8个小时左右,可以抵达菏泽市成武县九女集镇。

  这个地处鲁西南的小镇,是传统意义上的贫困地区。来自城市的人们来到这里会感到新奇和兴奋:什么叫做面朝黄土背朝天,身处其中就会有深刻感受。不过对于农民们来说,这里的生活显得尤其不容易。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穷"几乎成为了像九女集镇这样地区的传统标签。

  然而,这一切,在2017年都有了新改变,旧村换了新颜。

  村村通坦途 路路畅民心

  "我当时到村的时候,没有一条贯穿东西且与省道相连的主干路,第一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修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张哲指着新修不久、贯穿高堂村东西且与省道相接的水泥路自豪地说。交通问题从来都是贫困的根源之一。"村里都是泥泞土路,雨后积水严重,农产品运不出去,有什么大设备也运不进来。"张哲表示。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张哲积极号召村里的致富能人、党员和受益村民主动捐款,并利用成武县棚户区改造的契机,协调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拆迁后的砖土填平沟塘,带领村民把原有的泥土道,变成了硬化水泥路面。2017年10月30日,高堂村的水泥路终于竣工。至此,高堂村多年来的"行路难"成为了历史。

  同高堂村一样,杨庙村在贾瑞鹏进村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新修水泥路3.2公里,拓宽柏油路1.5公里,实现了村内"三横三纵"基本道路格局。

  除了道路之外,"第一书记"的到来,也为这两个村子带来了许多新的基础设施。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党员活动、太阳能路灯、绿化树等等设施一应俱全,帮包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已成为周边闻名的"美丽乡村"。

  扶贫先扶智 "输血"更"造血"

  不过在贾瑞鹏、张哲两个人看来,他们所做扶贫工作的重点,其实并不是这些"硬件"。捐资捐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村的落后面貌,发展产业项目带动百姓致富才是根本之道。

  贾瑞鹏、张哲帮包的杨庙村、高堂村地处平原,具有空气质量好、全年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太阳能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光伏发电。

  入村后,二人结合帮包村的实际情况,从稳定收益的角度出发,经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决定利用省财政下发的1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168千瓦光伏扶贫项目。

  光伏扶贫项目选址于村内废弃的宅基地和扶贫车间屋顶,开工建设以来,张哲、贾瑞鹏从光伏组件的品质、支架质量、并网接入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项目保质完成,并按期发电。

  2017年9月17日,帮包村168千瓦光伏扶贫项目一次性通过验收,正式并网发电。预计项目年发电量约20万千瓦·时,年收益约18万元,每年稳定的受益将全部用于帮包村贫困户脱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造血机"。

  高堂村村民高丽庆,常年在外打工,担任建筑工地会计和班长。2017年2月,张哲入村后,高丽庆看到了高堂村发展和致富的希望,在第一书记张哲的鼓励和支持下决定回村创业。为寻找致富项目,他们到周边及烟台、青岛、郑州等多个农场和产业园考察,邀请农业专家到高堂村实地调研,并帮助申请贴息贷款。经多方努力,高丽庆牵头成立了高堂村第一个农业种植合作社。

  思想上的真致富

  农村要想富,全靠党支部;农村要脱贫,党建要先行。一年多的时间里,贾瑞鹏、张哲两人带领村"两委班子"狠抓党建,走出了一条思想上真致富的路子。

  党建共建,提升党建创价值。山东核电行政部党支部、党群工作部党支部与两位"第一书记"帮包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共同学习,经验共享,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共同助力帮包村扶贫攻坚工作。

  凝聚班子,提高战斗力。"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杨庙行政村近几年的两委班子频繁换届,直接影响了杨庙村的发展。要发展,必须凝心聚力;要凝心聚力,必须在支部建设上下功夫。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贾瑞鹏分"三步走"加强支部工作:第一步是逐个谈心。贾瑞鹏有意识地单独找老党员唠嗑,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了解大家的诉求。第二步是小组统一,将党员小范围聚在一起,征求大家意见和建议,逐步统一杨庙和韩堂村党员们的思想认识。第三步是党员合心,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并进行了民主评议和项目商议,统一行动目标。几个回合下来,贾瑞鹏逐步掌握了"主动权",村支部的活力又回来了。

  村庄要脱贫,党员是关键。抓住了党员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村庄"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龙头。"高堂村共有32名党员,如果把每一名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是32面旗帜。"张哲兴奋地说。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的致富带动作用,打造了"党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户)+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工程。

  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一年多的时间里,贾瑞鹏、张哲牢记责任,带领杨庙村、高堂村群众在脱贫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好。

  而他们背后,是多年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脱贫攻坚战的山东核电这个大集体。多年来,山东核电投入数亿资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员工自发捐资6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857人次,广泛开展爱心志愿活动,与周围村镇结对共建,赢得了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和社会信誉。

  

  

您是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