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产业
国际
责任
信息
商务
纪检
专题
文化
news.png

新闻中心

基层特稿

西藏分公司:4700米,再显新担当
来源:西藏分公司作者:童沛杰日期:20.01.02

——国家电投当雄10MW牧光互补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纪实

  2019年12月30日,西藏分公司当雄10MW牧光互补并网光伏项目顺利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地处海拔4700米,为目前集团公司海拔最高的并网光伏项目。

  “一定要全力确保这个项目按期发电!这可是咱集团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你就在工地上好好守着!”这是3个多月前公司领导交给张普风的一项硬任务,按照计划,项目要在年底前并网发电。远赴海拔4700米的当雄羊易乡苦战,要应对高海拔对身体的强烈反应以及恶劣的气候挑战,张普风正在最大限度地接近计划目标,“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不是问题”他坚定地说。

  国家电投当雄牧光互补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场址海拔4700米,用地约216.6亩,电站装机容量10MW。

  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这里日照充足,日光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881小时。“从开工到年底只有3个多月时间,而且我们施工的季节刚好在严寒冬季,难度非常大。”张普风说,他知道,要想拿下任务必须和天气赛跑,一旦土壤上冻,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无法保证。“我们的工程需要使用混凝土桩,温度一旦过低,混凝土就难以凝固。”目标倒逼,不进则退,张普风要求所有土建工程任务必须在11月中旬前完工。最终,土建工程在11月20日基本完成,此时夜间最低气温也降至零下15度。

  然而,应对当雄项目地的施工条件是个不小的挑战,这里海拔4700米,土壤以砂砾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高寒缺氧、空气干燥,冬季气温低、风沙大,施工队伍的效率比内地低两成。很多工人和设备厂家的人到了后不适应,当天就走了,也有身体不适应,紧急送医的。施工队伍工人因身体原因退场率达15%,设备厂家因身体不适中途换人率达60%以上。

  项目建设之初,西藏分公司即提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目标。“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张普风经常这样告诫大家,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带领项目管理中心两位年轻的工程管理人员,强化安全管理,狠抓责任落实。积极开展组织和制度体系基础建设,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层层分解责任,深入现场部署安全工作,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各项作业严格执行安全方案审批、安全教育培训程序,按规范落实安全措施,同时,结合光伏工程施工特点,重点在高空作业、施工用电、防机械伤害等方面加强管理。

  荣誉的背后是职工们的艰辛付出,是对高原恶劣环境的抗争,他们经常要克服大风沙、干旱恶劣天气的影响,为自己“挣”了一个“高原红”的脸面。在高原强烈的光线照射下,有的人被晒的脱过皮,有的人被风吹的裂过口子。即使是这样,大家仍坚守在工程建设岗位上,为实现并网发电贡献着一切力量。

  2019年12月,当雄夜间最低气温达到-20℃,户外滴水成冰,寒风凌冽,然而当雄项目工地上,项目管理中心及公司工程建设部的同事还在彻夜鏖战,冬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而此时正值机电安装及设备调试高峰期,现场管理人员精心组织,积极应对施工人员思想波动大、厂家协调困难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开展,为按期投产发电打下坚实基础。

  “一定要确保所有设备及时到货”,管理人员带领施工队伍一遍遍清理设备,催促厂家发货,在这人烟稀少的千古高地,设备到货谈何容易,小型设备空运至拉萨需一天,从拉萨运往项目地早上出发,下午才能到达,大型设备陆运需翻越唐古拉山,“唐古拉”,藏语意为“鹰都飞不过去的山”,这个季节的唐古拉,大雪纷飞,全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路面结冰严重,道路堵车时有发生,设备到货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任何机器在这里都会减少40%的功率,道路的艰难险阻,大大阻碍了设备到货时间,增加了发电难度。

  当雄牧光互补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海拔4700米,终年缺氧,强紫外线、高寒,大风、扬沙天气频繁,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让项目管理中心的年轻人退缩,“缺氧不缺精神”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工程开工以来,他们放弃休假,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长期坚守在现场,携各参建单位300余人,在含氧量不足40%的高海拔日夜奋战,督促指导各单位按照目标节点推进任务。正是有这样上下一心的力量、精诚团结的队伍,浴血奋战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国家电投当雄10MW牧光互补并网发电项目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仅历时102天,顺利召开启动验收会。

  在临近发电时期,各项工程验收,并网手续办理、现场调试工作交叉进行,近13家单位在现场工作,各项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抢效率不仅体现在赶工期上,更是体现在各个环节,为控制好工程造价,公司积极进行升压站设计优化,严格把关计量、结算、支付等各个环节。

  紧盯工程进度,保工程质量,是他们现在每天必做的事,“对我们来说,保质保量地把工程建完,把它建成高海拔光伏项目的标杆工程,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他们说。

  昔日的荒山上一块块光伏板连片铺开,汇成蓝色的海洋,每天不停地“追光逐日”,把丰富的太阳能转换成为绿色发展的经济新动能。刺眼的阳光下,刺骨的寒风中,这片蓝色的海洋分外耀眼,它不畏严寒,在这片海拔4700米的土地上绚丽绽放。

  

您是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