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产业
国际
责任
信息
商务
纪检
专题
文化
news.png

新闻中心

基层特稿

新疆能源化工:沙漠小村的幸福变身
来源:新疆能源化工作者:新疆能源化工驻策勒县策勒乡"访惠聚"工作队日期:20.06.30

  "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以前出门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没办法走。现在,道路硬化到了家门口,村里的年轻人也都有了工作,新房子整齐划一……"说起几年来村里的变化,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笑得合不拢嘴。

  驻村以来,新疆能源化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聚焦总目标,用真心建强基层组织,用真情保障改善民生,真抓实干,实力圈粉。

用心帮带 当好基层"领路人"

  托帕艾日克村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偏远,基层组织不强,村干部能力偏弱、村级储备后备力量不足一直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一帮一"对子,学习上带、工作上帮,手教面带,提升村干部整体工作水平。建立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合办公制度,年底对工作队员和帮带村干部进行"捆绑式"考核,实现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荣誉共享、责任共担。

  村级储备后备力量培养是建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工作队从"选好、教好、用好、管好"入手,注重从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把政策水平高、懂技术、年富力强的人培养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今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人,发展党员5人。

  "以前我们也想干,但是不知道该咋干,现在工作队教会了我们很多方法,知道了怎么才能干好,我们越来越有信心了。"村干部吐送江·依斯马依力高兴地说。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两委"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村干部在群众中的评价越来越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因地制宜 打造脱贫"动力源"

  托帕艾日克村地处偏远,人均耕地不足2亩。工作队因地制宜,把转移就业、发展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

  "感谢工作队帮我实现就业,现在仅每月务工就有6000元收入,再加上种地和养殖的收入,我家今年脱贫没问题。"已经在和若铁路策勒工段就业的村民吐送江·伊敏尼亚孜高兴地说。

  工作队抓住和田--若羌铁路开工机遇,先后推荐45名村民到铁路工地务工,协调36名村民到县农业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务工,人均月工资3500元。为了提高村民就业技能,工作队组织有意愿的32名村民到县农广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联系专家到村举办建筑、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村民1000余人次。今年以来,工作队通过持续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267人就业,其中,疆外就业12人,疆内就业35人,就近就地就业210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

  除了帮助村民就业之外,工作队还努力打通产业扶贫主渠道,着力引入脱贫致富动力源。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厂、养殖基地等,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工资2500元。

  在工作队的努力下,村民勤劳致富的同时,就业信心不断增强,迸发出强大的脱贫内生动力。

排忧解难 解决百姓"挠头事"

  "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要回这些钱。"拿到工资的村民买买提明·萨吾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年3月,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买买提明等20余名村民被县内一家工厂拖欠工资,便及时联系厂家,通过与负责人多次协商,为村民们追回拖欠的6.3万元工钱,维护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虚心向群众学习,细听数家珍;热情关心群众,真帮"挠头事";密切联系群众,畅谈心里话,这是工作队开展工作的"法宝"。通过建立困难诉求收集解决机制,工作队主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确保困难诉求及时落实。

  部分村道因年久失修,出行往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两侧也没有路灯,村民夜晚出行非常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工作队多方协调资金,修缮村道12公里,安装路灯25盏,让昔日的"泥巴路"变成现在的"光明路"。

  群众所思所盼就是工作队努力的方向。当孤寡老人生病无人照顾时,工作队员每天轮流前去照顾,端茶倒水,寻医问药;农忙时节,工作队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农户开展农业生产……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30余件,工作队用真情实意凝聚民心,用务实担当为群众解决困难,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群众的笑脸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褒奖。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将始终如一,带领群众在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盖明忠坚定地说。

您是第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