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公司:发展清洁能源 造福更多百姓

来源: 黄河公司作者: 唐婧 日期: 18.07.09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通过对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不仅为西北电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同时也给青海省以及沿黄省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背景 

  黄河上游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2187 万千瓦,约占全国的3%,居全国第五位、西北地区第二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尤其黄河上游水电基地是全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黄河公司以开发中国黄河上游水电为己任,在黄河上游拥有黄河班多、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积石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水电站和大通河流域等16 座水电站,黄河公司水电装机为1083 万千瓦。 

  责任行动 

  污染控制 

  对各类施工废水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达标排放,生活区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灌溉,实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垃圾场在全部清运后进行了回填、整治和绿化。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定时集中收集,当次运往符合标准的垃圾处理厂分类填埋处理,实现厂区垃圾“零存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效减少粉尘、废气排放和噪声控制;发电厂房采用清水混凝土免装修工艺,既节约了大量投资,又创造了安全健康的运行环境。厂房内采用机组放热风采暖,生活办公区采用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节能环保。 

  弃渣处理 

  全面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工程开挖、填筑以及弃渣边坡均进行了专项设计,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了全面有效的防护和治理,项目区拦渣率和水土流失治理度均达到98% 以上。 

  生态恢复 

  在年降雨量200 毫米、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的高原寒冷地区成功栽植乔灌木150 万株,植草32.31 万平方米,恢复耕地120 亩,项目区植被恢复度达98%,林草覆盖率高达35.01%,远高于环评报告10% 的要求。工程在建设初期就开展了生活营地的园林美化规划和建设,生产生活区和项目区道路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实施坝头土质边坡喷播和插种灌木,建造花园式工地。 

  植被得到有效修复,子阵区内风速及晴天天气蒸发量平均降低50% 以上,土地的涵水量大大增加 

  鱼类资源恢复 

  为了有效解决流域梯级开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问题,黄河公司委托专业机构,认真开展流域河段水生生物的调查和研究,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了第一座鱼类繁殖增殖放流站,率先开展了流域河段珍稀鱼种的保护工作。目前已建成两座鱼类繁殖增殖放流站,放流鱼类近千瓦尾。 

  环境监测 

  及时开展水电站工程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水库蓄水后,库岸塌岸情况和规律。电站建成后,开展泥沙、水文、气象、水质、水温、陆生生物、水生生物、鱼类监测等大量的环境监测工作。 

  环保咨询与监理 

  为保证电站环保措施实施效果,黄河公司建立了以环境监理为核心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监督和考核体系,对工程建设期环保工作进行了全过程咨询、监督和管理,彻底改变了以往水电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理念淡薄、措施落实不够、监督检查不力、现场脏乱差的状况,并委托专业部门实施移民安置区的环保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 

   

 

  流域局部绿地 

  履责成效 

  通过黄河上游梯级滚动开发给青海省以及沿黄省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履行央企经济社会责任 

  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多年来,黄河公司在水电开发中,每年都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用于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了一个有极大调节能力的梯级电站群,为西北电网提供了稳定的电能,对青海乃至西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保障,平均每年向地方上缴5 亿元以上的税收。 

  促进了沿黄地区工农业发展。由于黄河上游水库的调节,使黄河下游不断流的保证率从54% 提高到80%。目前, 已实现自1999 年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连续10 年不断流,一度恶化的黄河流域生态状况开始好转,提高了黄河两岸工农业取水和灌溉的保证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和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用水。 

  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黄河上游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运营、生活服务等需要,工程所在地的城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带动了黄河上游旅游业的发展。黄河上游每一座电站的建成,均为当地增添了雄伟的人文景观,与其他历史景观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了沿黄特色旅游带。龙羊峡水电站宏伟大坝、厂房等建筑物与水库形成人工自然湖泊景观,和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日月山遥相呼应。李家峡电站厂房、库区与附近的坎布拉森林公园、丹霞地貌相结合,组成了人工与天然各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体系。电站所在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库区周边服务、贸易等行业的发展,成为库区周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龙羊峡水电站还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出行条件。黄河上游水电的开发建设过程,基本上是建一座电站修一条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为沿途百姓提供了交通及物流便利。 

  提高了移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在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中,黄河公司认真执行移民政策,从移民安置点选择、生产措施恢复建设、移民村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文教卫生宗教设施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移民的居住环境有了一定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安置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也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湿地面积增加。随着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水库的相继蓄水,形成了较大的人工湖泊,增加了湿地面积,仅龙青河段已开发电站共增加湿地面积约600 平方公里,形成了降雨、湿度和风频等“库区效应”,改善了库区周边地区生态气候,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黄河断流引发的河道萎缩、水生物减少、湿地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植被覆盖率提高。通过黄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用“以电代柴”的办法,解决了退耕还林还草后群众的燃料问题,减少了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电站的开发建设,对工程所占地区、库区周边宜林宜草地进行了绿化、封育和维护,库区周边陆生植物得以更好地生长,黄河两岸植被、绿地覆盖面积增加150 公顷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河水含沙量降低。由于已建成的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大型水电站库区的拦沙作用,黄河的输沙量降低了约61%,保障了黄河两岸地区用水的水质标准。如今的黄河上游,经龙羊峡水库的有效沉淀,呈现出“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壮丽景观 

  自然灾害下降。随着龙羊峡、李家峡等年调节、多年调节水库的建成,充分利用其防洪库容,削减黄河上游河段洪峰流量,大大提高了黄河上游河段大中城市的防汛标准,缩小了其它梯级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和导流设施规模,对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环境污染减少。黄河上游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能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可节约原煤,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废气,以及大量热水、废渣、飘尘和降尘,降低大气污染、减小温室效应,避免火电站潜在的大气污染和酸雨等情况的发生。 

  结语 

  “开发母亲河,造福人民”是黄河公司开发水电的宗旨。多年来,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始终服务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局,切实把“建设电站、带动经济、 

  改善环境、造福移民”的方针落到实处,注重移民、环保、水电开发的综合效益,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推进水电优级质工程建设,始终坚持通过电站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群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