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铠甲”到“展柔情” 光伏发电让沙漠变绿洲

来源: 新华社作者: 常安 日期: 18.08.20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的一隅,如果从空中俯瞰,会看到一片片闪闪发光的“铠甲”,在“铠甲”的缝隙中看不到黄沙,眼见的却满是绿意柔情,这就是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光伏治沙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位于磴口县的光伏项目

  中国西部的干旱区,沙漠最为集中。无垠的乌兰布和沙漠横跨内蒙古境内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始终是中国西部大部分生态脆弱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

  治沙也是中国的百年大计。长久以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被投入其中,人们对于治沙的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6年前,一批开拓者踏上了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在这座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沙漠覆盖的县城,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率先提出了光伏治沙的理念,创造了令当地人赞叹的磴口速度,将这里的沙漠变成了一个集光伏发电、现代牧业、沙草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太阳能生态产业治理示范基地。

↑光伏项目周边环境

  “磴口是太阳能富集区域,全年日照小时数在3100-3300小时以上,是非常理想的光伏项目选址地。‘光伏治沙、恢复生态’的光伏治沙理念,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在电站的外围构筑防护林体系,场区内种植绿色经济作物,‘让沙漠变宝地’、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薛华武说。

  回想起建设项目之初,薛华武感慨万千,沙漠地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这中情况使施工的难度增加,在整个行业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为了早日实现播种绿植,达到固土治沙的目标,项目就必须要在当年投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50兆瓦的光伏项目,国家电投内蒙古新能源公司真正做到了“投资到位快,建设速度快,并网发电快”,是磴口县同时期在建的4个光伏项目中,最后开工、第一家并网发电的项目,创造了被当地政府称赞的 “磴口速度”。

  项目建成后,成片的光伏组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俨然挺立的“挡风板”和片片“铠甲”。薛华武介绍,“光伏组件本身就具有挡风防风的作用,能有效阻止沙丘移动。”

  真正落实治沙的绿色理念,就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在光伏组件下面铺设20到30公分粘土和牛粪,将土地整理完成后,在光伏板之间种植苜蓿等固沙植物,同时在场区外围又种植了100米宽防护林。”国家电投磴口检修站工作人员韩强介绍,经常在这里从事检修工作,他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如数家珍。

↑技术人员在对光伏项目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控

  如今,仅国家电投内蒙古新能源公司在磴口县种植的防沙植物面积达到800多亩,使沙漠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8%提高到77%,并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和绿化环境。梭梭、花棒、柠条等植物已将沙丘全部固定,彻底结束了沙流动对环境、交通的破坏。

  磴口光伏治沙项目是将创造效益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输送清洁能源与造福驻地百姓联系起来的一次重要实践。如今,这片既穿铠甲又展绿意的沙漠,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附件:

Copyright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19531号-1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