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边榜样

陈 帆:爱上土耳其

来源: 新闻中心作者: 杜玉 日期: 19.06.25

 

  陈帆,31岁,上海电力土耳其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行政与政府事务部副主任。上海电力十佳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

  陈帆:“与祖国共同奋斗,与企业共同成长。”自2014年参与土耳其项目以来,看着项目历经坎坷但取得突破,我感到很自豪,感到自己的青春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契合的,自己的成长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是吻合的。

  2015年春节前夕,土耳其胡努特鲁火电项目烟气脱硫系统招标拉锯战的最后一晚,四天四夜的谈判,大家都疲惫不堪,所幸的是终有收获。办公室里,陈帆正在进行谈判收尾工作,将工程技术人员和商务技经人员的修改内容重新更正,并且通校中英文。为了让同事们安心回去过年,他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陈帆2014年到土耳其煤电项目筹备处,主要负责国家电投上海电力胡努特鲁2×660MW燃煤项目商务管理、计划统计等工作。土耳其胡努特鲁火电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项目,创造了多个“第一”和“之最”。这样细致、艰苦的谈判经历,在陈帆的记忆中不计其数。

  “刚开始,土耳其政府方面很强势,上海电力刚进入土耳其市场也没有打响知名度,项目推进难度远超我们想象。”陈帆拿出了一沓排期表。

  胡努特鲁项目是土耳其执行“两步制”许可审批制度后第一个获得发电许可的煤电项目,上海电力首先要拿到发电许可证项目才能开工建设。时任土耳其总统居尔原定于2014年5月16日至21日访华并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项目团队原计划借此契机促成土耳其政府批复项目预许可。“原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临行前,土耳其发生特大矿难事故,访华行程取消,此后又接连遇到伊斯兰斋月、总统大选、政府换届等,审批一拖再拖。那段日子伤心、失望、惋惜、焦虑……百味杂陈。”

  作为“第一”总是引人注目,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抗力还遭遇过许多次。有一次,陈帆真的以为再也不能跟进这个项目了。

  2015年初,申请工作签证后,团队其他员工都陆续拿到新的签证,唯独他和另一名年轻同事的签证迟迟得不到审批。“我非常担心因此被迫退出项目,公司领导找我谈话,询问意愿,我坚定地表达了想要继续干下去的想法。”令陈帆兴奋的是,“领导承诺,无论付出再大的心血,克服再大的困难,也要为我们解决签证。”领导不遗余力的支持,给陈帆和小伙伴打了一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与项目共进退的决心。

  按照土耳其法律规定,每雇佣一名外籍员工,就要雇佣5名土籍员工,国家电投上海电力始终恪守当地法律规定,坚持维护国家形象。通过不懈努力,上海电力最终拿到2700个劳工签证,这在当地外资企业里是史无前例的,既彻底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赢得了当地员工的尊重。

  “民相交,心相通”。置身海外,文化交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也是彼此间加深感情的融合剂。2016年底,因公司股权变更,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土方员工人心惶惶。为了更好地与土方员工交流沟通,向他们讲明情况,陈帆开始自学土耳其语。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能够进行基本会话,“我就开始做土方一些员工的思想工作,效果很好。大家不但重新安心工作,慢慢地还变得像家人一样。”

  走过暗夜,迎来黎明。2018年7月项目场平开工;2019年3月签署融资协议;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土耳其胡努特鲁2×660MW火电项目EPC总承包合同正式签署……胡努特鲁项目打破了欧洲电力企业所牢牢把持的土耳其电力市场,上海发电企业及电力装备制造业实现了“抱团出海”。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在项目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想问题更全面和长远。”陈帆话语里展现出自豪和荣耀。

  陈帆也是“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在蓝色的土耳其收获了成长与爱情,他的快速成长和发展,背倚着支持他的企业和强大的祖国。陈帆先后荣获国家电投“青年岗位能手”、上海电力“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刚刚完婚的他,妻子也是上海电力派驻土耳其“拓荒”团队中的一员,他的青春已和土耳其项目密不可分。

  每当别人问起陈帆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在海外工作,我的青春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契合’的;我的成长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是‘吻合’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和’文化。我是幸运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关于陈帆的更多故事参见2019年第四期《和》杂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