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边榜样

创新“煤”问题

来源: 内蒙古公司作者: 日期: 19.11.08

  “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国家电投集团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优秀班组创新工作室”……走进内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矿龙永祥职工创新工作室,注视着陈列架上摆满的一块块荣誉牌、一座座奖杯、一张张奖状,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深感骄傲和自豪。

  该创新工作室是以“科尔沁工匠”获得者龙永祥命名的,这是一支“小”而年轻但却强而“老练”的研究团队,说“小”是因为全组共18人,平均年龄仅32岁。说“强”是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自成立以来就已经发表优秀论文24篇,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1项,拥有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且有13项正在申请专利流程中,累计创造经济价值380余万元。

  “环锤专用更换夹具”这个创新成果就是该团队成功研制的“法宝”级工具,运用该夹具更换破碎机环锤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并且提高安全性。但在夹具试制阶段,工作室团队就遇到了难题,设计图纸出来了却没有精度较高的加工机床可用,出于产权保护的考虑,他们没有选择外委加工,而是决定亲手加工试制第一代夹具。

  白天,他们到现场处理设备故障;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制作零部件,先将板材粗加工成与图纸尺寸相近的毛坯件,再用手锯、锉刀进行处理,经过近2个月的加工和装配,夹具的试制型产品终于成型了。该夹具推广后,之前需要12人的作业,现在5到6人就能完成;之前破碎机38块环锤,每块约45公斤重,需要人力搬运一段路程,使用该夹具后可用起重机械与夹具配合的方式使人的体力劳动强度降为零。《破碎机环锤专用夹具》这项研究发明还被团队整理后申请成一项国家专利。

  “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缺资金、缺设备、缺经验、缺数据,但我们并没有退缩,憋着一股劲搞研究。”龙永祥说。

  在创新工作室的桌子上,摆放着整齐的一叠叠培训记录,这全部都是近年来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的记录。带着满满的自豪感,创始人龙永祥介绍说,“创新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更是创新人才的‘蓄电池’,我们肩上还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任。”

  焊接技术、材料技术、电气设备检修、计算机三维建模、网络技术的网站建设……这些都是年年培训的重点,技能练兵、导师带徒更是年年的必备项目。创新工作室成员通过讲图纸、讲技术要点和实际操作演练等方式,累计培训了企业员工1000余人次,为企业节约培训资金几十万元。

  正如北露天煤矿总工程师王海所说,“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即使是职工宿舍、办公区域改造等具体项目,我们都是从生产实际出发,自己动手解决的。这里,随处涌动着可见的创新精神。”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像龙永祥他们一样,坚持做才会越积累越富有,终将百川归海,自成一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