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改革铸就辉煌 奋斗实现梦想->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

负笈求学路 游子故乡情

来源:人才学院 作者: 宋泉 日期: 18.11.23

  望长安

  长相思,在长安。

  2018年,我刚刚毕业,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国家电投人,留在了上海工作。看着网上各二线城市正酣的抢人大战,燃烧了半个中国,送户口、送房补,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扎根内地。其中,西安也赫然在列,变成了网红城市。同学对我说:"西安现在疯狂抢人,你不回家看看?"我回道:"国家不是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吗,西安正在打造路上丝路中心,上海也在协同建设海上丝路,在哪里都在为丝路经济做建设。"

  2017年底,西安到上海的高铁开通了,坐车回家只需6个多小时,距离不再是障碍。2018年初,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西安获批了国家中心城市,配套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一系列新政为西安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欣喜地看到,国家没有忘记西部的开发和建设,让那块古老的热土焕发新生,也一直在践行着改革开放的初心:"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每每看到这些喜讯,我不禁侧身西望,陷入遐思。

  秦岭下

  1987年,我出生在祖国西北的小城,这里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口,东面是渭水经年累月冲击形成的平原,养育了汉唐文明;而往西走,便是黄沙莽莽,缺少植被的甘肃。这里民风彪悍,做事泥古,又远离祖国的东海岸线,改革的春风一时还没有吹拂到这个边远小城。

  60年代始,国家为进行三线建设,在内地建立了很多工厂,其中一个就选址在了城南的大山沟里。秦岭的余脉环抱了这个厂子,只余一条公路通向城中。如果要进城,必须乘坐每天定时定点的班车,在那个自行车都极为稀少的年代,这是厂职工进城的唯一途径。我还依稀记得,每次路过乘车点,那里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只知道他们要出去了。而我,则经常流连于厂大门外的那条不宽但没有尽头的马路,偶尔会有辆车从远处呼啸而来,我都会欢呼雀跃,追着车跑,仿佛看到了极新鲜的东西,心中欢喜。父母告诉我,厂大门外是不能去的,满眼都是梯田和山沟,村民会拐跑小孩儿。

  我便生长在这大山沟中。

  我家在厂的深处,位于半山腰上,门下边有一条很宽的河。那里的房屋是一排排平房,每一排房屋间隔不大,屋前屋后每家每户都种着丝瓜。屋后不远处就有一条通向山上的小路,我很少爬山,但喜欢下河。那条河我们称之为清水河。河水清且浅,但水流湍急,我喜欢坐在河边浅滩的石头上看流水,把脚放入河中,经常望着水流的去向,不知道要流向何处。

  厂里的生活极其静谧。因为有着自己的学校、医院、食堂、消防队、派出所,这里自成一方天地,在红尘一隅,自给自足。与外界沟通最频繁的地方是菜市场,周围山民种的蔬菜粮食,拉到菜市场卖,逐渐地,各种小餐馆大排档也多起来了。夏天晚上,这里最是热闹。那个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散着步,三三两两到这里吃夜市,聊家长里短。山里风大,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记得一个晴朗的夏夜,吃饱喝足后,我问父亲:"清水河要流到哪里去"。父亲说:"清水河从秦岭流出来,她是渭河的支流,最终要流到黄河去"。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望着漫山层层叠嶂的树影,思绪仿佛顺着清水河,流向了远方。

  厂职工大抵都认得,所以同龄的厂子弟也都认识,一起爬山,下河,拍洋片儿,在子弟学校的操场上踢球。子弟学校的学生不仅相互认识,父母也相互认识,甚至爷爷奶奶也认识,家住哪栋楼,所以一般学生的打闹不告老师告家长,学生间流传着一句很广的话,"你等着,放学我告你爸妈去。"如果不出意外,厂子弟们会一起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最后回到单位。

  90年代中期,在市场化浪潮推动下,为适应发展,许多大山深处的厂子搬迁出来,走进了闹市区。有一天,父母对我说:"我们要搬家了。"我懵懵懂懂,跟着父母,坐着东风卡车,告别了老旧的红砖楼房,道路两旁的浓密梧桐,推小车的老头老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儿,一路到了西安。

  渭水畔

  八水长缭绕,五陵空崔嵬。

  第一次看到城墙,我惊喜地拉扯父母的衣服:"快看快看,我们到长城啦!"。安远门的箭楼和城垛,城下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仿佛沉淀了多年的故事,这便是我对西安的第一印象。

  我们搬迁到了城北郊外,九十年代中期,除过搬迁过去孤零零几栋新建的楼房,周边还是连片的荒地。远离了大山沟,青山绿水变成了各种矮矮小小的水泥砖房以及形形色色的路人,马路上再难碰到熟人,人与人的距离一下开阔起来。进城变得很方便,骑自行车就可以。进城的那条主干道还只是双向两车道,公交路线,也只有两条。

  我们家周围是城中村,有菜市场,理发店,小卖铺,日常的生活所需都能解决。小学的时光也多在这里留下片影。城中村多是两三层高的砖房,房檐下是露天的下水道,每天上下学要穿过窄窄的小巷。学生中流行的玩具,像一阵风,来去无踪 。男女生一般各玩各的,男生们踢毽子,打弹球。女生们跳皮筋,翻花绳。那时候课外没补习班,家里没电脑,小巷里外,总能看到小孩儿,戴着红领巾,满身灰土,打打闹闹。

  2000年后,上了初中,学校离家远了,开始骑自行车上学。生活的节奏,就如日渐繁忙的学业,越来越快。那条通向城中的主干道旁,挂起了西部大开发的标语。城市建设,也如同追赶时间的我,变得飞快。城中村,开始逐渐改造。矮小的平房相继被拆,建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城北的荒地,规划了经济开发区。路上的车越来越多,那条主干道不断拓宽,最终变成八车道,而每个早晚高峰,进出安远门的那段路,总是车满为患。

  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再没停歇。2008年申奥成功,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第一名的好成绩,点燃了我们的自豪心。青春也在那个时候勃然绽放,几个大学同学要走出国门,出去看看。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则告别父母,怀揣梦想,坐着火车,一路向东,来到上海。

  浦江西

  刚进车站,便看到了站台两侧醒目的世博会标语:"Better city,Better life"。第二天,我去了外滩,远望陆家嘴。那天正下着滂沱大雨。江对岸烟雨朦胧,高耸入云的大楼若隐若现,目睹了浦江奇迹,这里的建设浓缩了改革发展的缩影。我的胸腔仿佛像这突破天际的大楼,一下子撑开来。在西北内陆生活了20多年,见惯了风沙和黄土,在这里看到了白墙黛瓦的民居,水网如织的河道。这就是水做的江南。

  学校的生活简单而丰富。跟着导师申请项目做课题,听听领域内大牛的讲座和报告,目睹了华人学者在世界的学术平台上逐渐崭露头角。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充分,国内的许多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量子通信的发展,墨子号的升空,信息时代我们变成了领跑者。这个时候,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发生了巨变。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电子钱包逐渐取代纸币,物联网开始融入到生活当中。大家开始习惯网上购物,外卖逐渐兴起,共享理念逐渐流行。所有的生活需求,仿佛都能在手机APP上解决。学校也建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顺应人工智能的热潮。

  生活,随着互联网连通,更加便捷。个人,编织在巨网当中,愈加紧密。国家,则是织梦者,述说着自己梦想。

  中国梦

  1979-2018年,是中国全面发展波澜壮阔的四十年,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乐章。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医药卫生、基础研究、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我们告别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传统农业社会,正在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国家,数以亿计的农民在城市安家落户,城镇化率达到60%。我们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引擎的城市群,带动中西部进一步发展,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而谱写奋斗之歌。

  1987-2018年,是个人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三十年。我从小山沟走进了大城市,从懵懂无知变到关心国事,从工人子弟成长为产业工人。现在,正在为集团公司的绿色能源梦想而认真工作,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正在为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勾勒了全面复兴的宏伟蓝图,奏响了奋勇前进的时代号角,我们筑梦之基更坚实,追梦之路更清晰。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与改革开放同成长,与伟大祖国共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