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要闻 | 党旗飘扬 | 保电供电 | 他&她在抗疫一线 | 防疫科普
国家电投:飞翔八万公里的“空中飞人”
来源::中央研究院 作者: 王梦真、项俊帆 日期: 20.03.13

  2019年11月5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自主研发的30kW铁-铬液流电池电堆“容和一号”首堆成功下线了,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功率的铁-铬液流电池电堆。

  杨林(右)在“容和一号”装堆前做最终确认

  电池堆项目负责人名叫杨林,令人意外的是,杨林是2017年才进入储能领域工作,之前他一直扎根于三代核电技术的研究领域,曾担任“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的子课题负责人。2017年,杨林和他的团队转战到了储能领域。初次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面对的是不熟悉的行业、不对口的专业,难度可想而知。

  “从核能到储能,都是为了能源发展的需要。”杨林时常这样勉励自己。由于实验室和诸多零部件加工生产制造基地在上海,出差成了他工作生活的一部分。2019年,杨林全年累计出差约200天,在11个城市之间奔波往返,国内累计飞行71次,飞行时长159小时55分钟,飞行里程79331公里,这个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凭借自己的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和他的团队在储能领域闯出了一条属于中央研究院自己的路。

  由他主持建设的250kW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电站,是国内首个百kW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而电堆是电站的核心设备,相当汽车的发动机,杨林和电池团队接过了自主研发铁-铬液流电池电堆的的重担。在研制电堆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几十项像液流电池密封等这样棘手的技术难题,杨林带领电池团队进行了不下十次的设计改进和计算分析,组装测试就先后开展过三次。高强度工作已成为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容和一号”成功下线,并顺利通过电堆测试系统检测,结果显示电池性能良好。该示范电站预计今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一项目对我国储能领域新技术甚至是储能行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能将个人的成长融入进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一种幸运,这也是一种以身许国。”杨林说,先进储能技术的市场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林和他的团队为提高电池性能、降低制造成本踏上了新的征程。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抗击疫情 · 国家电投在行动”专题

Copyright 2001 - 2020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19531号

网站技术服务: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媒体运营部